重讀《蛇與塔》找九宮格聚會:“女人何以屬漢子”–文史–中國作家網


要害詞:聶紺弩 文史閒談 《蛇與塔》

《蛇與塔》是聶紺弩1941年1月31日寫下的一篇雜文,篇幅不長,僅八百余字。在這篇短雜文中,聶紺弩稱贊《警世通言》版本的白蛇許仙故事,有著“一點淡淡的無名的悲痛,是中國短篇中的杰作”。和其余筆記小說或大眾文學中的統一故事比擬,《警世通言》的版本簡直要簡略樸實得多,尚未產生水漫金山的話語變更,也沒有讓“愚平易近蒼生的代表”許仕林前往祭塔。聶紺弩以為用蛇來比方女人,掛鉤“糾纏”“毒”是“頗有些憎恨意思的”,但這種“憎恨”卻在故事的傳佈中不竭演變為人們對女人的“同情”,由於“中國沒有年夜喜劇的故事,什么都讓它年夜團聚,善有惡報,惡有惡報,民怨沸騰……我們中國人于長短善惡之間,取舍極嚴,關懷極年夜。”另一方面,象征彈壓氣力的雷峰塔也在二十世紀初期倒失落,“倒的緣由,聽說是由於人們偷磚”,用以賣錢、賞玩、辟邪等用。這讓人聯想到魯迅師長教師有名的《論雷峰塔的倒失落》一文中的嘲諷,“難道他造塔的時辰,竟沒有想到塔是畢竟要倒的么?”聶紺弩《蛇與塔》可與前文對讀,其最后一句亦有年齡筆法,頗見雜文氣力:“曰:要塔倒,要白蛇恢復不受拘束。愚平易近蒼生也自有愚平易近蒼生的方式和氣力。”

《蛇與塔》第一版本(“野草叢書”之五),文獻出書社(桂林),中華平易近國三十年八月(1941年8月)出書。

同年“三八”節,聶紺弩為同名雜文集《蛇與塔》寫下“題記”,收攏本身曩昔幾年間“關于婦女的文章”,并在數月后和他的另一本雜文集《汗青的奧妙》一同列進“野草叢書”出書。第一版收錄13篇文章的《蛇與塔》一書可視為聶紺弩的雜文範疇的代表作,盡顯他追蹤關心社會批駁與文明批駁的思惟藝術特點,而此中最年夜的特色莫過于這本雜文集對女性題目的集中追蹤關心。這組追蹤關心女性、表白性別不雅的文章中最早的一篇,當屬雜文《母親們》(《母親們》初刊1938年《七月》第7期,標誌為散文,武漢出書社2004年版《聶紺弩選集》亦將此篇列進散文卷。但筆者以為,從內在的事務上判定,包含《母親們》在內的《蛇與塔》集中多篇“散文”仍應歸入雜文體裁。還有《談<娜拉>》一文作于1935年1月27日,載1935年2月5日《太白》第1卷第11期,簽名為聶紺弩老婆“周穎”。該文初收第一版《關于常識分子》,但此書1937年9月付排后因國難遭損未能復印,之后再次支出《蛇與塔》集)。《母親們》是一篇周全抗戰初期的反戰控告,從幾位避禍母親的扳談中描寫戰鬥的戕害,防止了空泛的呼號,有藝術性,很是奇妙。母親們從嘆息到扳談再到緘默,在押亡的步隊中一點一點行進。“七七事情”后,聶紺弩請示周恩往來來往抗日戰區任務,1938年1月7日寫作《母親們》時,他正在武漢待命,同月即與艾青、蕭軍、蕭紅、端木蕻良、田間等人一同前去山西臨汾平易近族反動年夜學任教。這篇雜文中已初見他對女性題目的追蹤關心,作為母親的女性正派歷喪子之痛,作為女性的母親惱怒、掙扎、辱罵,她們的精力被殘暴地破壞著,“匪徒的刀尖,或許會善良地插進她們的咽喉。在匪徒眼前,在野獸眼前,女人,永遠是無助的弱者!”次年雜文《圣母》中(《圣母》作于1939年“三八”節,聯合1941年《<蛇與塔>題記》、1938年《心祭》、1950年《擁戴愛人》等文章篇末都署每日天期“三八節”來看,聶紺弩在特按時間作文確不是偶合,而是有興趣為之),他對女性題目的思慮逐步深刻。聶紺弩認識到女性在中國漫長汗青中承當著一切苦痛與不幸中最悲涼的部門,包含但不限于兩性的、平易近族的、人類的,甚至不限于“天然的”:“我們的女同胞不只為了內陸的戰斗而受難而逝世亡,同時也為了幾千年來的一切兩性的成見,那從分歧理的社會組織中發生出來的兩性的成見而受難而逝世亡;為了汗青上的一切過錯所形成的平易近族積弱而受難而逝世亡;……甚至于為了使女性由于心理的關系不克不及不變得較為荏弱的造物的偏私而受難而逝世亡!”從性別同等的角度熟悉女性特別遭受如聶紺弩這般深入的男性作家,不只在上世紀三十年月百里挑一,放之本日也不甚多見。

言至此,就有需要對上世紀三十年月中國文學界一場有關女性主義的會商稍加先容,現實上,聶紺弩不只是這場會商的“正方辯手聚會場地”,《蛇與塔》集中年夜部門文章的寫作也與其有關。1940年10月1日的《戰國策》上刊載簽名從文的沈從文文章《談家庭》,此中有關家庭中男性與女性應若何分工等題目的會商為沈從文帶往了費事。從諸如“一部門男性實足的男子,在心理上有點反常,外行為上只圖模擬男人,當然不需求家”“她們之中年夜大都就并不清楚本身在天性上需求的是什么”等字里行間可以很顯明地裸露出沈從文這一階段性別不雅念上的守舊性。就連《沈從文選集》后附年表里都不諱言這一點,甚至專門單列一段,標出“《談家庭》《男女同等》等,也遭到一些人的批駁”。聶紺弩等人以為沈從文的“婦女回家”論調是實打實的性別不雅發展,對“沈從文們”倡議關于女權題目的論爭。聶紺弩親身作文參戰,并在次年將正反兩邊的文章合并結集出書為《女權論辯》,還特殊再寫《<女權論辯>題記》一文。“題記”中,聶紺弩稱沈從文“把曩昔不服等的成果拿來作今后仍然應當不服等的來由”;《婦女•家庭•政治》中,聶紺弩批評尹及,“女性要取得‘霎時間’的‘生物的同等’,除了從取得人的同等—社會的同等做起以外,沒有別的的路。”上述不雅點實在很有洞見。這場論爭產生前,聶紺弩與夏衍等人開辦文學社團“野草社”并編纂雜志《野草》,有關女權論辯的相干文章包含《女權論辯》和《蛇與塔》兩書“題記”以及《婦女•家庭•政治》《體貌篇》等后結集在《蛇與塔》一書中的年夜部門文章都頒發于這一時代的《野草》上。但公平地看,論爭中的沈從文并非完整主意一種瑜伽場地性別上的不服等,或許說,他并非在決心誇大女性在家庭中應自然地對男性遵從,《談家庭》(及同月頒發的《男女同等》)中也從正面確定了兩性應轉換思惟不雅念,從對峙走向一起配合。“聶紺弩們”與“沈從文們”之間的論爭,概況上是針對性別不雅念或性別不雅念在言說方法上的保守、守舊的不合,現實則隱藏1940年前后“右翼”作家與“戰國策派”的認識形狀、話語言論之爭,從這一時代《野草》上聶紺弩《從沈從文筆下看魯迅》《偶語》等文章中即可略查一二。若對這一題目褫其華袞恐耗時過繁,斟酌到其與《蛇與塔》在詳細內在的事務上聯繫關係絕對無限,此處不作贅述。

《蛇與塔》重編本,生涯·唸書·新知三聯書店(北京),1986年2月出書。聶紺弩在性命最后一年寫下《<蛇與塔>(重編本)自序》。

拋開更年夜的弘論臨時不談,聶紺弩在這場女權論爭中完成了后收錄進《蛇與塔》集的年夜部門雜文,并經由過程寫作梳理清楚了本身的性別不雅、女性不雅,構成了更鋒利的雜文矛頭——這一點無須置疑。抗戰時代,罕見“乏嗣”男性登報市場行銷,征求伴侶:“某君家境小康,生涯自力,支出甚豐。因中年乏嗣,擬征十六歲至二十二歲丰度秀麗、膚白體健、性格溫順、中學水平、未婚女性為伴侶。確系童貞,小學亦可。”即使在對諸多怪相見責不怪的明天,敲下這段文字都使人一陣反胃,可想而知八十余年前聶紺弩看到相似市場行銷的心境。他在《“確系童貞小學亦可”》中,將此等鄙陋粗俗的布告與封建禮教《雜事秘辛》《閑情偶寄》中載對女性身材的苛細檢視以及“妻妾者人中之榻”的落后風化相提并論,但又心嗅薔薇,試圖以被戰時的獸兵欺侮來諒解、關心女性實際保存的不易。他更憐惜的是女性按男性的請求自動自我苛求。《體貌篇》中,聶紺弩悲怒言于表地戳破部門貌似“本性愛美”者的謠言:“完整忘卻是為取悅男性,甚至于處于男性的企求之外苛求本身的體貌,在本身的體貌上想出各種名堂,爭妍斗巧,炫世駭俗。”我們與聶紺弩的時期相距甚遠,但實際又何其類似。但是,明天徜徉在摩登都會中的新中產階級和以女權主義自居者們少少能認識到,“人與非人之爭,人權的鉅細幾多高下之爭,才是女權題目的關鍵之一部。”而在《阮玲玉的短見》一文中,聶紺弩沿著魯迅師長教師在評價統一事(《論“人言可畏”》)時有關談吐的標準與義務這一不雅點持續動身,深化到反思封建品德倫理不雅的反撲與三四十年月女性社會位置的題目上,并指出:“但娜拉的時期固然曩昔,新時期的女性應當同時負有作為反封建的娜拉的義務,也只要經由過程新女性的盡力,娜拉的愿看才幹徹底完成。”聶筆下的“新時期”與我們今朝的時期社會周遭的狀況具有修辭學意義上的統一,不外,關于“新女性”的想象生怕不盡雷同。在上世紀三四十年月之交,聶對將來有著光亮的暢想(這種暢想從他的青年時期一向延續至新中國成立前后,在1949年的長詩作品《山呼》中仍清楚可見),他深信“人類的愚蠢不會是永遠的”,“將來的女性將不再荏弱,我們的女同胞的受難與逝世亡也許是最后一次”,并在這種對將來光亮想象的基本大將實際中遇難的女性停止文本再造,以盡對的神圣化告竣了浪漫主義的自我完成(或崩潰):

假設由於她們的受難與逝世亡,以后的人類,以后的女性,不再有異樣的受難與逝世亡;假設一切人類,一切女性的最不幸,最苦楚的命運,都是明天正在受難與逝世亡的我們的女同胞擔受了;那末這些女同胞的受難與逝世亡是多麼巨大,多麼無我,多麼慈善,又多麼前無前人后無來者啊。我模糊看見那些躺倒了的尸體一齊站立起來,會合,融結,構成了一個宏大的新人。那新教學場地人漂亮,莊重,高尚而和悅,周身射出著殘暴的金光,天風為她梳著披垂的長發,太陽照著她掛在臉上的淺笑;她昂著頭,挺著胸,年夜踏步地走向內陸的今天,人類的今天!

她的名字叫做:圣母。

相似如許高度抒懷化的表達在全部古代文學時代并不罕有,品嘗了漫長的近代史苦果之后,國民有來由召喚一方相似席勒筆下的歡喜頌圣土,“只需在你溫順的羽翼之下,一切的人們都成為兄弟。”而上世紀三四十年月之交,聶紺弩相似的暢想,就比如安徒生筆下的小女孩一剎時擦亮手中所有的的火柴:離開現實、耽于想象便是思惟局限的裸露。性別同等之路在日后仍無比艱巨,面臨肉體和精力上的鐵索連環,魯迅師長教師“黃金世界里,我不愿往”的忠言猶在耳畔。

除上述文章外,《蛇與塔》中集中會商“母親”“母性”的雜文也不容疏忽,此中或埋躲著聶紺弩女性主義認識天生的“泉源password”。《<蛇與塔>題記》中聶也裸露了本身對“婦女題目”由來已久的追蹤關心——“懷在心里,差未幾二十年了”。據《聶紺弩選集》第十卷后附王存誠、毛年夜風紀年表,二十年前即1921年,那時18歲的聶紺弩迎來了別人生中的轉機時辰,在師友輔助下,聶紺弩得以離開原生家庭的約束,路過武漢至上海,并初度接觸到胡適的思惟與“文學反動”。當然,從文人來往、聶氏自道、左聯關系、文學史描寫等各方面來看,聶紺弩日后在精力上與“文學反動”一代聖人中最親近者莫過魯迅,二者在相干話題上的文章標題都有因襲,如聶紺弩的《如何做母親》和魯迅的《我們此刻如何做父親》可謂一以貫之。(也有論者就習焉不察的魯聶師從關系睜開細致回嘴,以為需更謹嚴地描寫雜文家聶紺弩的文學史抽像,留意“以魯解聶”或“以聶注魯”的局限。詳見劉軍《反動的游卒:聶紺弩論》)從“題記”未幾的自述文字中,大略能斷定聶紺弩對女性題目的思慮來源于一種“怨母”心態。“……我對于我的母親很少敬意。不單對于本身的母親,對于全國人的母親,我都不興奮,尤其是常被人說得口不擇言的所謂‘母教’。”《如何做母親》《母性與女權》《賢妻良母論》幾篇雜文中,觸及聶母的部門也簡直從不高興:他“飽有”向母親下跪、呆頭呆腦的經歷;母親打他從不“啞打”;他以為“父嚴倒沒關係,母嚴才是一件不利的事”……“雞毛帚教導”之下,聶紺弩對母親的一句話浮光掠影,“未來你長年夜了,必定什么利益都不記得,只記得打你的工作”。聶母能否曾有過這般的表述,我們無從判定,但在學理層面不難發明聶紺弩尚不算過火隱秘的“自大與超出”。奧天時心思學家阿德勒在其著名于世的實際中,細數了蕭瑟在童年經過的事況中的影響、自大情結以及母親在家庭中的腳色對兒童心思的感化。阿德勒說,

母親最主要的義務是讓孩子體驗到最後的對別人的依靠感。然后,她還必需把這種信賴感加深擴展,直到這種感情延長到孩子四周的一切事物。假如母親的第一項任務沒能完成——讓孩子對事物產生愛好、培育感情及一起配合不雅念——那么這個孩子未來就很難構成對社會的追蹤關心,很難培育出一種與四周人群樹立伙伴關系的不雅念。……某些方面遭到蕭瑟而在其他方面一如凡人的孩子。簡而言之小樹屋,有充分的證據顯示,被人蕭瑟的孩子從未真正找到值得信任的“其別人”。

《蛇與塔》(“新文學碑林”叢書),國民文學出書社2001年1月出書。該版本是依據1941年文獻出書社第一版的重排重版。

這和聶紺弩無法放心的精力創傷何其分歧——

雞毛帚教導的另一成果,是我無論對于什么人都缺少熱忱,也缺少對于熱忱的感觸感染力。早年,我對人生抱著激烈的灰心,覺得人與人之間,老是冷淡的,連母親對于兒子也只要一根雞毛帚,況且他人。……此外,雞毛帚教導的成果,是我的勇敢,畏縮,自我否認。從小我就感到人生六合之間,不外是一個罪犯,隨時城市有懲戒落在頭上。

對于聶紺弩來說,他從自大中追求超出的形式與女權主義有關。“母性是巨大的,但不克不及用于否決女權的來由。”由於“婦女也應當向更遠更年夜的工作成長,不被限或自限于賢妻良母的狹窄范圍之內”。聶紺弩從“怨母”心態動身,為女性需求走出窄狹的家庭六合,取得更廣的目光和度量找到了實際根據,而當這種“怨母”心態的反傳統性、女性主義的反獨裁不雅念與那時處于主流的發蒙話語彼此融會、不分彼此時,他也就瓜熟蒂落地取得了自我情感紓解的符合法規化途徑——“起首她們應當是社會的人”,“只要如許……她們才幹懂得丈夫的工作,真有所助……作為母教施教者的時辰,才幹洞燭到兒子的未來而真有所教”。這般,女性走落發門,擯棄賢妻良母式的成分認同,這對于聶紺弩來說簡直有著潛伏的別樣意義。

1941年,《蛇與塔》由桂林文獻出書社第一版后,聶紺弩并未廢棄他的女性主義價值尋求,關于女性題目的思慮與寫作貫徹在他性命中的各個階段,僅名作就有雜文《男子教導一文獻》(1946)、《童匪•女兒國•赤身的人們》(1946-1947)、《論怕妻子》(1948),說話文字論《擁戴愛人》(1950),古典小說論《俠女•十三妹•水冰心》(1982)、紅樓夢《小紅論》(1984)等等。正像他《<蛇與塔>題記》中所說的那樣,女性主義“豈止歸納綜合這本小小的書,它的確可以歸納綜合全國。”從文學史的角度看,聶紺弩的舊詩與召喚男女同等的雜文是其兩年夜進獻,而新時代后,他舊詩創作的申明日隆同時反向闡明著女性主義實行在當下還任重道遠。莫非他的舊詩中就沒有女性不雅的表達?“急人之急女朱家”“化楊枝水活枯花”(《贈靜芳年夜姐之并州》,約1976)是他對山西高院女法官朱靜芳勇氣與義氣的稱贊(詳見寓真《聶紺弩刑事檔案》);“人果無魂抑有魂,女人何以屬漢子?生前一飯方無地,逝世后雙夫參半身!”(《小說三人物•祥林嫂》,1981)則充足可見他對祥林嫂的同情與對吃人倫理的痛斥……1986年2月,直到聶紺弩去世前的一個月,他還在就女性題目發聲,還為重編本《蛇與塔》撰寫自序,而由三聯書店出書的重編本《蛇與塔》,也成為他謝世前看到的本身的最后一本書。

 

相干鏈接:

文史閒談 | 《太監》:側近政治與精力閹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