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濤】李滌生《甜心寶貝聊包養網荀子集釋》平議


李滌生《荀子集釋》平議

作者:姚海濤(青島城市學院傳授)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布,原載《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24年第4期

 

摘要:《荀子集釋》雖然是一本出書于1979年的書,但卻時常活躍在研討者的征引之列,其學術價值顯然經受住了時間的淘洗,獲得了荀子研討者的認可。鳥瞰后世注釋《荀子》之作,此書當在《荀子》注釋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從格式、體例、方式三年夜層面進行衡定,該書有相當年夜的學術價值和啟迪意義。其一,在研討格式上,廣采眾家,由博返約。其二,在撰著體例上,題解精妙,案語多當。其三,在研討方式上,訓詁為主,兼及義理。這三年夜層面所彰顯出的特點決定了此書是一部融訓詁、思辨于一身,兼普及、研討于一體的有著鮮明特點的《荀子》注釋類著作。可以逆料的是,當代《荀子》注釋類著作與相關研討亦當沿此三年夜層面進行,才幹獲得衝破性進展。評析、衡定李滌生《荀子集釋》的學術價值,對當代《荀子》注釋類著作以及荀子研討均有主要啟表示義。

 

關鍵詞:李滌生;《荀子集釋》;學術價值;論衡

 

一、引言:《荀子》文本的性質及后世注釋鳥瞰

 

《荀子》一書,今存三十二篇,年夜部門為荀子親著。荀子開學者撰書先河,對后世著作起到了激發與推動感化。如《呂氏年齡》一書的面世便與《荀子》的激發密不成分。《史記·呂不韋列傳》云:“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全國。呂不韋乃使其主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余萬言。以為備六合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年台灣包養齡》。”[②]“荀卿之徒,著書布全國”的直接結果就是《荀子》等書活著間普及,而這間接推動了《呂氏年齡》的編撰。荀子生涯于戰國末年,長期講學于稷下,網羅眾家思惟,標舉儒家年夜纛,為一批評熔鑄型哲學家,終成先秦思惟之集年夜成者。以古人目光觀之,《荀子》一書衝破了以往語錄體之舊藩籬,確乎為論文體的晚期文本之一,類似于學術專著。

 

先秦典籍如《周易》《論語》《孟子》等均歷經漢儒訓釋、宋儒發揮、清儒注疏,歷代學人輾轉相訓,由此構成了一條不間斷的詮釋史脈絡,古人才得以順暢懂得這些陳舊的先秦文本。《荀子》一書則由于作者位置不顯,在思惟史上長期遭遇不公平待遇之故,導致在經漢代劉包養dcard向收拾之后至唐代楊倞作注之前的漫長歷史中鮮有學者關注,更遑論注疏與研討了。

 

《荀子》奧義艱辭頗多,又多存先秦古義,實具有極高的思惟史價值。作為一部先秦之書,《荀子》往古既遠,直至西漢劉向校書時才有了第一次收拾。劉向將當時所能見到的荀子書三百二十二篇,除往復重者二百九十篇,定著為三十二篇,分為十二卷,可謂《荀子》成書第一元勳。在后來的歷史中,《荀子》未有注者,直到唐代楊倞有感于“獨《荀子》未有注解,亦復編簡爛脫,傳寫謬誤”[③],在劉向收拾的基礎上,撰成《荀子注》,將舊十二卷分為二十卷,并進行了篇目移易,使《荀子》可讀,包養平台樹立后世注釋《荀子》典范,堪稱高山起風雷之舉,可謂《荀子》注釋第一元勳。隨著中唐學術思惟史上的孟升荀降趨勢的到來,至宋代竟成聲討荀子之勢,故宋元之時無有為《荀子》作注者,實為學術史上一年夜冤案,亦為學術史上一年夜不幸。

 

有明一代,陸粲曾注《荀子》,校定則句,訓釋文辭,惜今已不存。明末清初傅山撰《荀子評注》,從頭接續注釋之脈。清代中期以后,郝懿行、王念孫、俞樾等人注釋、校訂《荀子》,年夜年夜推動了《荀子》訓詁學的發展。隨后王先謙《荀子集解》一書排印殺青,成為迄今為止集年夜成式的《荀子》權威注本,是書匯集楊倞注及清代注荀之作,間有作者讀荀新見,可謂《荀子》注釋又一元勳。唐、明、清三代與先秦在時間上相隔久遠,加之并未能構成代際訓釋傳承包養金額之勢,使得《荀子》文本中不少字句尚不克不及通讀無礙,殊為憾事。近代諸賢校理《荀子》亦有不小成績[④]。不少學人在王先謙《荀子集解》的基礎上,繼續補正、注釋《荀子》,包養故事如鐘泰《荀注訂補》(1936年)、梁啟雄《荀子柬釋》(1936年)等。還有一些訓詁學者沿著清代學術途徑前行,繼續訓釋古典,《荀子》成其訓詁研討視野中一份有價值的資料。

 

白話譯解類《荀子》則隨著白話文運動的不斷深刻而發展起來,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葉玉麟的《白話譯解》[⑤]。在此后相當長的時間里,沒再有白話譯解版《荀子》出現。究其緣由,年夜約是《荀子》不少疑難詞句尚未獲得解決,所以學界將精神傾注到訓釋類任務包養網車馬費中往了,并未全力參與白話譯解領域。直至二十世紀七八十年月包養一個月價錢,中國年夜陸由于“評法批儒”運動的需求,荀子因被視為法家代表而遭到史無前例的重視,由此出現了大批的《荀子》注釋本、節選本。這些簿本帶著深深的時代烙印,部門地掉往了學術之客觀性。若往除失落那些鮮明的階級斗爭話語,不少注本仍可視為一時佳作。這些作品在客觀上推動了《荀子》注釋任務,為接下來的白話全譯做好了鋪墊。

 

這一時期,對《荀子》作通篇注釋且犖犖年夜者,有王忠林《新譯荀子讀本》(1972年)、章詩同《荀子簡注》(1974年)、熊公哲《荀子今注今譯》(1975年)、李滌生《荀子集包養女人釋》(1979年)、北京年夜學《荀子》注釋組《荀子新注》(1979年)[⑥]、龍宇純《荀子論集》(1987年)等。經過學者較長時間的盡力,《荀子》中一些疑難文本獲得了部門解決,大批白話譯本從頭開始出現。隨后的楊柳橋《荀子詁譯》(1985年)、楊任之《白話荀子》(1991年)、蔣南華等人《荀子全譯》(1995年)、張覺《荀子譯注》(1995年)等著作的出書,掀起了一個白話全譯《荀子》的飛騰。其后《荀子》注釋類比較主要的著作重要有駱瑞鶴《荀子補正》(1997年)、董治安鄭杰文合著的《荀子匯校匯注》(1997年)、王天海《荀子校釋》(2005年)、蕭旭《荀子校補》(2016年)[⑦]、董治安與鄭杰文、魏代富等合著的《荀子匯校匯注附考說》(2018年)等。

 

臺灣學者鮑國順曾有《荀子注釋書評介》[⑧]一文,將王先謙《荀子集解》、梁啟雄《荀子簡釋》[⑨]、熊公哲《荀子今注今譯》、李滌生《荀子集釋》(以下簡稱《集釋》)四書進行了比較式研討。因其以一篇文章的體量將四書同評,故每書僅略作評介,惜未能深刻。四部書中,除《集釋》外的三書在海峽兩岸均有出書,只要《集釋》雖影響力較年夜但尚未在年夜陸出書,故將其置諸《荀子》注釋史之中衡定其學術貢獻與價值,揀擇其可資鑒之處,對當代《荀子》詮釋與荀子研討的新開展當有啟表示義。

 

二、研討格式:古今與中外相結合,廣采眾家,由博返約

 

《集釋》由臺灣學生書局第一版于1979年,至今已印刷屢次,尚未改版,亦未在年夜陸出書。作者李滌生師長教師雅好《荀子》,《集釋》是包養心得其研習荀子多年后發布的一部力作。全書有牟宗三師長教師序、作者自序、凡例、荀子三十二篇全文、題解、集釋與為數不少的案語。此外,書后有兩個附錄,分別是施之勉所作《荀子年表》與本書的主要參考文獻。按牟宗三的說法,對于《荀子》一書的注釋,李師長教師“一字未安,輒不克不及寐;一字得解,怡然心喜。”[⑩]據自序,作者從1955年開啟治荀之路,至1979年本書出書,研治荀子達二十余年。以二十年通一經的功夫完成的這部著作天然分量不輕。牟師長教師極力推介道:“吾講荀子,必先閱王先謙《荀子集包養價格ptt解》。今而后,則必先閱滌生師長教師書。”[11]可見,牟師長教師將《集釋》與《荀子集解》相提并論而略有表揚《集釋》后來居上之意。

 

《集釋》一書為補《荀子集解》之不逮而作。李滌生師長教師看到了《荀子集解》之弊:“惟集解所采眾說,征引繁博,一字訂正,動輒百言,初學之士,看而興嘆。今所采擷,皆略其征引,而取其結論。”[12]一則征引太多,訓釋浩博,而說法牴觸之處便自不克不及免,讀之如墜五里云霧,莫知所從。《荀子集解》僅有博包養犯法嗎采眾家的匯聚之功而未有博而返約的取舍之力。二則清儒考訂未能盡善盡美,甚至掉誤多有。其掉有四:有無當于荀旨者,有不誤而為誤者,有糾誤反為誤者,有衍奪竄訛者。簡言之,《集釋》翦除以往注家之繁蕪,僅征引可取之說,盡量給出讀者一個個清楚可托的注解。

 

可否處理好博與約的關系是檢驗一部“集釋”類書的試金石。此類著作之勝利必定需下一番博觀而約取的工夫。第一個步驟,占有大批而豐富的相關資料,即博觀古今中外相關著作,匯聚有效的資料庫。第二步,對彙集來的相關資料依照必定的標準進行權衡加工,剪裁制作,由博返約,敢于取舍。假如沒有廣博的資料作支撐,生怕難以為讀者供給一本聚集眾家、便利觀覽的書,也難以達到讓讀者擇善而從之目標。

 

《集釋》萃集之注打撈古今注解與中外注釋,可謂將古今與中外相結合。《集釋》后起,較之王先謙《荀子集解》所見資料更廣,所能夠吸納、取舍的觀點天然也就更多。除唐楊倞之注外,還將清人之注網羅殆盡,擇善而從,又博采近人甚至日人學者之注。

 

據凡例,《集釋》一書除附錄中參考文獻所列之外,清儒部門重要來自《荀子集解》,近賢部門重要來自《荀子約注》。此中,引自《荀子集解》者有楊倞、盧文弨、王念孫、劉臺拱、郝短期包養懿行、俞樾、王先謙、汪中、陳奐、顧千里、郭嵩燾,別的還有孫詒讓(《札迻》)。近代學者則有梁啟超、梁啟雄(《荀子約注》)、章太炎(《新方言》)、鐘泰(《荀注訂補》)、劉師培(《荀子斠補》《荀子補釋》)、陶鴻慶(《讀荀子札記》)、熊公哲(《荀子今注今譯》)、王叔岷(《荀子斠理》)、龍宇純(《荀子集解補正》)、趙海金(《荀子校釋》)、于省吾(《雙劍包養情婦誃諸子新證》)、高亨、潘重規、劉念親、阮廷卓等。日人學者有久保愛(《荀子增注》)、豬飼彥博(《荀子考》)、片山兼山[13]等。所稱引除訓詁學者外,另有哲學史研討者,如胡適、牟宗三、吳康、馮友蘭等。《集釋》列進“中國哲學叢刊”出書,顯示著此書哲學性的一面,或許說透顯著該書與荀子哲學的關聯性。

 

由《集釋》立意深遠、格式博達、視域廣闊可知,本日荀子注釋類作品要想獲得衝破後人的結果,在撰作之初宜將眼光投向時下所能搜羅到的古今中外的荀子類資料。當然,既要廣采眾書,又要由博返約,而成必定之見,才幹在全書立意、格式、視域上超出同類書籍。觀后來的年夜多數注荀類著作,之所以一向難以看《集釋》項背,最年夜緣由即是未能打開研討格式,未能占有更豐富的研討資料,未能開啟更廣闊的研討視域。這種狀況直到董治安、鄭杰文《荀子匯校匯注》[14]、王天海《荀子校釋》[15]和董治安、鄭杰文、魏代富《荀子匯校匯注附考說》[16]才在資料彙集、研討格式方面超而越之。尤其留意的是,新的研討不是以資料周全為鵠的,而是在占有豐富資料基礎上,作通盤考量、反復權衡剖析,或為讀者呈現一“最至公約數”,或體現撰者的明斷洞見。這般才有能夠衝破後人,為后人貢獻一部研治《荀子》值得依賴的權威版本。

 

三、撰著體例:題解與案語相結合,題解精妙,案語多當

 

撰著體例是指一部作品的寫作格局、組織情勢,包括諸如標題、目錄、凡例、索引、題解、案語等豐富的內容。作者通過選擇合適的體例進行寫作,可以使著作或更有深度,或更具可讀性,以實現當初撰作目標。好的體例可以使著作加倍清楚、條理,利于內容的表達,更好地凸顯著作的學術程度和研討深度。《集釋》運用了“題解”結合“案語”的體例,且能將作者研荀的獨到見解貫注此中,為讀者與后續研討者展現了用合適體例進行有內涵撰作的著作范例。

 

撰著體例是歷史上眾多作者長期接力探索的結果。《荀子》題解,啟自楊倞注,《集釋》則發揚廣年包養合約夜之。《集釋》在每篇之前增添“題解”,進行一總體性的勾畫,評價點染出輪廓,以助益讀者更好地輿解篇章內容,也將作者對于此篇的年夜體認知流露無遺。《集釋》“題解”年夜多是篇前附以較長的說明文字以利讀者掌握此篇年夜意。早于《集釋》的方孝包養網ppt博《荀子選》[17]所選十六篇《荀子》皆有題解,晚于《集釋》的張覺《荀子譯注》[18]亦有之。與《集釋》同年出書的北年夜組《荀子新注》篇面前目今年夜多有較為完備的“說明”,僅后四篇《子道》《法行》《哀公》《堯問》無之。而此書2018年版的后繼版本[19]摒棄了原來“評法批儒”式的激進論調,而代之以客觀平允的學術基調,從頭編撰“說明”,并將原來缺乏的四篇“說明”補齊。“題解”這一體例淵源有自,且多書采用,是為適合的體例之一。

 

《集釋》除《正人》篇引楊倞注以及《粗略》篇引楊倞注與久保愛之說為“題解”外,其他三十篇“題解”皆為作者特別撰寫。《集釋》題解,長短不拘,多則長篇年夜論,少則三言兩語。長者如《解蔽》《性惡》《正名》《勸學》諸篇之“題解”,短者如《修身》《不茍》《榮辱》,而最出色得當者要屬《天論》篇“題解”。除闡釋篇目立意、篇中內容之外,還有大批作者的崇論閎議。李滌生師長教師深耕精研荀子多年,所撰“題解”決非空語蜚言之可比,真所謂“撮要鉤玄,洞見真章”[20]。

 

《集釋》撰著體例的另一勝利之處就是案語的恰當運用。所加案語年夜多可圈可點,是作者精研荀子的血汗凝集。案語篇幅長短紛歧,但絕無空論。篇幅短小者,如在解釋《儒效》篇“彼求之而后得,為之而后成,積之而后高,盡之而后圣”時,所加案語是:“‘求’、‘為’、‘積’、‘盡’是治學的四個階層。”[21]稍加點撥,便將荀子思惟的邏輯性突顯出來。還有篇幅較長者,似一小論文,令人讀之有得。如論孟荀論性之差別甚妙[22],對于厘清孟荀人道論年夜有提點之功。

 

此外另有一些案語,不僅可啟發讀者沉思,並且推進了學術研討。如《禮論》篇“凡生乎六合之間者,有血氣之屬必有知,有知之屬莫不愛其類”一段案語云:“此說與性惡論,似頗有收支。”[23]在《禮論》篇另一處“性者,本始材樸也;偽者,文理隆盛也。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克不及自美”一段案語云:“此數語與性惡說,頗有收支。”[24]此二處案語指出了《禮論》內容與荀子性惡說不協,是為作者包養心得深入洞見。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勘破荀子人道論非能以性惡論一語歸納綜合之。另一方面,則可由此沉思不相協的緣由以及若何處理這一“牴觸”現象。由是,可生發出荀子人道論相關研討課題。荀子人道論能夠并非字面所顯示的“性惡論”,而是有更深層的蘊謂。當今學界荀子性惡、性樸等論爭,恰是為解決此一問題而進行的學術摸索。

 

對于一本注釋類荀子書來說,選擇何種撰著體例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該書質量的高下。撰著體例是情勢要件方面的規定性,雖看似一情勢卻與內容密不成分,甚至決定著內容。誠然,內容的最終呈現要遭到學術史積累與作者視野的配合影響。實事求是地講,后續荀子注釋類書要想在撰著體例上獲得衝破,將面臨很年夜挑戰。因為體例重要是由歷史供給的能夠選項,并不克不及隨意做作。所以,未來的此類研討仍需求在題解、案語的內容書寫高低工夫。也就是說,假如沒有對《荀子》持續而深刻的思惟研討,則不成能寫出超出後人的作品。

 

四、研討方式:訓詁與義理相結合,訓詁為主,兼及義理

 

談到經典文獻的研討方式,訓詁與義理二者的關系向來是學界爭論的永恒焦點,是學者需求謹慎處理的辣手難題。《荀子》一書作為先秦之書,兼具訓詁與義理的雙重意義。其訓詁學意義在于,《荀子》一書保留先秦之舊,有不少先秦獨有,甚至是荀子特有的字詞,而這對于董理、校釋其他先秦文本有著主要參照價值。其義理意義在于,荀子處于先秦與秦的分水嶺上,恰是思惟史轉折時期,加之荀子自己思惟廣博而深奧,是先秦諸子之集年夜成者,具有特別的思惟價值。要研討《荀子》,在研討方式方面當于訓詁與義理間進行抉擇。

 

《集釋》牟宗三“序”有言:“讀古典必先通章句,不成看文生義,隨意馳騁聯想。”[25]唐君毅亦曾道:“清儒言訓詁明而后義理明,考察為義理之原,今則當補之以義理明而后訓詁明,義理亦考察之原矣。”[台灣包養26]兩位以精研義理之學著稱的師長教師均重視義理與訓詁間的緊密結合。稍有分歧的是,牟師長教師指出的是處理二者的時間先后關系時,當以訓詁為先,義理隨之。而唐師長教師則指出了處理二者間的互證權重關系時,當以義理為重,訓詁為輕。但不克不及否認的是,訓詁與義理二者合則兩利,分則兩傷。若何協調二者關系而恰當運用之,才是學者需求特別考量的問題。

 

相較而言,王先謙《荀子集解》明顯不是面向通俗讀者的淺顯讀物,而重要是作為荀子研討者或訓詁學者的案頭書。反觀《集釋》,則既可作為初學進門書,亦可視為研荀參考書,既兼顧通俗讀者,又惠及荀子研討者。當然這與作者的寫作初心、功力與學識有關,更與作者選擇的訓詁為主、兼及義理的方式有關。《集釋》牟宗三序明言:“滌生師長教師此書于義理則多引而不發,蓋亦重在通句意,立基礎,不欲人隨意聯想也。”[27]實際情況是,側重訓詁的《集釋》一書并未廢黜義理。《包養故事荀子集解》因過分執著于訓詁考據,遂有義理不明不透之弊。前車可鑒,所以《集釋》重包養情婦視“既明其章句,復通曉其義理”[28],采用的是訓詁為主,兼及義理,將文字注釋與義理疏浚相結合的方式。這般一來,天然在處理復雜的文字與思惟問題時游刃有余。

 

從義理疏浚來看,《集釋》的段落劃分與解析很是明了,段意總結與歸納綜合非分特別精當,段落、篇章間的疏浚與勾連特別到位。總體來看,每小節節末有節旨,每段段末有段旨,基礎做到了段段有總結,句句有貫通,字字有交待,讓初學者能清楚文本年夜意,讓研討者略知所歸。

 

《正論》篇解釋“泰初薄葬,棺厚三寸,衣衾三領,葬田無妨田,故不掘也;亂今厚葬飾棺,故抇也”句時,《集釋》批曰:“故荀子此文是斥墨家節葬之說。”[29]《富國》篇解釋“利而后利之,愛而后用之者,保社稷者也。晦氣而利之,不愛而用之者,危國家(者)也”時,加以批注云:“此段言利平易近愛平易近是為政的最基礎,王霸安危皆系于此。下一段即暗承此義而詳加論列。”[30]此類疏浚文義之解釋不勝枚舉,不僅有利于讀者閱讀、懂得,對荀子研討有主要啟發。

 

應當承認,在義理疏浚上,《集釋》存在較為鮮明的個人立場,此中的某些觀點亦值得商議。如認為荀子反對科學如此,便是顯例。荀子“是以明智主義的態度,對科學思惟之否認,而彰顯‘天人之分’一義的。其目標并不是積極的樹立其科學思惟。言科學則必究心于物之所以生,而后才幹努力于物之所以成,荀子卻說‘正人……其于六合萬物也,不務說其所以然,而致善用其材。’(君道篇)這種態度,適是反科學的。因為荀子的理路雖近乎科學,但他用以解決的問題則是人文的(人倫問題)。故不克不及向純知識的科學方面發展,而樹立純科學的學問。”[31]

 

此論事關荀子與科學間的關系,年夜有可商議之處。[32]一則,以明智主義態度否認科學思惟自己便是科學主義的一部門,屬于清掃地基的工程。二則,荀子所處年月決定了其當然不會以樹立某門具體科學為目標,但這并無妨礙其思惟存有科學主義的方式與因子,并成為主要的科學思惟史來源。三則,荀子此語所舉的話語主體是“正人”,而此處正人僅指統治者的意思。正人當然包養甜心網是社會人群中的政治治理者,但并不包納一切人,僅是此中一小部門罷了。以一小部門正人所當持態度而否認其別人所當持的態度,犯了以偏概全的邏輯錯誤。因為荀子說“唯圣人為不求知天”,講“官人守天而自為守道”,其意在于說明統治者不需求知天,而相關的官員(如日官、星官、太史等)則屬于應當知天之列。此等立場過于明顯的表述往往易引發對《集釋》一書性質的如下質疑:這究竟是一本注釋《荀子》的書還是一本闡釋荀子思惟的書?當然瑕包養一個月不掩瑜,有本身立場與觀點的書,才能夠是本好書。從紛繁蕪雜之中闡古義,在先秦字句之中覓思惟,于經典古籍之中尋科學,自己已經證明了作者確乎有出色識見。

 

從文字注釋來看,《集釋》較好地處理了《荀子集解》一眾清儒訓詁、近代學者觀點和japan(日本)儒者注釋三者間的關系,往偽存真以融貫三者,盡量得出一最接近文本本相的結論。在三者關系處理上,《集釋》基礎以楊倞及清儒訓詁為主,以近代學者觀點為輔,兼采japan(日本)儒者注釋。而在具體解釋時,《集釋》重視貫通儒家晚期經典,如以《論語》《孟子》《年夜學》《中庸》《管子》《韓非子》《莊子》等典籍或以解荀,或以證荀。既重外證、他證、旁證,也重文本內證,將《荀子》書內重出之句、意同之句皆能通貫而詮釋之,同篇之中若相發明之句亦勾而連之、合以觀之,故其所得解釋可托。

 

《集釋》持論相對平允,較之王先謙《荀子集解》,收錄不在多,而在公允判斷之后的易曉明通。暫舉一例以明之。如《勸學》篇“禮者,法之年夜分,類之綱紀也”句,作者不是以字或句解,而是進行了長達一頁多的義理疏解,將《荀子》書“類”概念的具體用法進行梳理,總結分疏得細密而恰當。[33]此等不局限于字句、通全書而貫之的寫法確能公允判斷,也更易曉明通。

 

《集釋》對于不克不及解決的訓詁問題,如實言之,不往另立新解或妄加解釋。如注釋《粗略》篇“藍苴路作,似知而非”句時明言“上四字不知其確解。”[34]再如注釋《解蔽》篇“曾子曰:‘是其庭可以搏鼠,惡能與我歌矣’”句即云“此文不得其解。”[35]對于不克不及解者,不強作解釋,闕如以待后來者的實事求是態度值得包養網站確定和倡導。

 

研討方包養故事式的選擇與處理是一切研討者都要面對的難題。在這個方面,《集釋》為后來的《荀子》研討者作了很好的學術示范。全書貫徹的訓詁為主,兼及義理的方式永遠不會過時。在研討與著作之時,關鍵在于若何處理訓詁與義理間的先后順序,若何甄別并選用合宜的方式。訓詁學所等待的抵達文來源根基義是包含《荀子》在內一切經典研討的基礎。唯有在此基礎上,才會有靠得住的義理建構。否則,隨意驅馳古文,必定會墮入四無依傍的逆境。妄作應景文章,必定會落進貽笑慷慨的包養俱樂部深淵。

 

結語

 

綜上所述,《集釋》因其在研討格式、撰著體例、研討方式三方面進行了大批行之有效的摸索,完整可以成為從事此項任務學人的主要參考藍本,在具體闡釋、注解方式、注解體例諸方面均能獲取無益借鑒和豐富啟示。《集釋》不掉為一部視域廣闊、兼顧訓詁與義理,又不乏出色之處的《荀子》注釋類著作,完整可以成為后人開展《荀子》研討的一面鏡子。

 

平心而論,書無完書,白璧有瑕,在所難免。鮑國順曾言:“只是此書迻述別人之說頗多,而未能逐一注明出處,考核未便,則難免為小疵。”[36]管窺所見,《集釋》亦不成防止地出現掉校、掉誤、掉引等狀況[37]。當然,不克不及因《集釋》有上述錯誤就否認其價值。這反而表白《包養軟體集釋》一書有待于進一個步驟修繕與重訂,若能進行一番較為徹底的校對與修訂,當能更好地發揮其在《荀子》注釋與研討領域內不成替換的感化。

 

世易時移,學界呼喚注荀類著作不斷推陳出新。遺憾的是,雖然已經步進現代社會,無論《荀子》訓釋還是白話譯解,依然難以做到字字落實而不誣。就《荀子》版本來說,《宋本荀子》[38]、古逸叢本《荀子》[39]當然是經典女大生包養俱樂部版本,清代王先謙《集解》仍然是集年夜成的版本,成為現在尚不成超出也無法超出的經典文本。但隨著時代發展與學術進步,后來注荀者的新觀點需求整合,舊有版本的時代局限性也日益凸顯。為進一個步驟推動《荀子》研討,發揮荀子無法包養俱樂部代替的思惟價值,時代呼喚有志之士在《荀子》注釋中作出新的更年夜成績,呼喚新的注荀本出現。

 

注釋:
 
[②] 司馬遷撰.裴骃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史記》(第八冊),北京:中華書局,2014,第3046-3047頁。
 
[③] 王先謙撰.沈嘯寰、王星賢收拾:《荀子集解》,中華書局,2012,第43頁。
 
[④] 要詳細清楚二十世紀中國的荀子研討,可參閱《20世紀後期的荀學研討》一書和《20世紀后期年夜陸的荀子文獻收拾研討》一文。具體信息如下:(1)江心力:《20世紀後期的荀學研討》,中國社會科學出書社,2005。(2)廖名春:《20世紀后期年夜陸的荀子文獻收拾研討》,《邯鄲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第20-28頁。該文亦收錄于廖名春:《荀子新探》,中國國民年夜學出書社,2014,第256-272頁。
 
[⑤] 葉玉麟:《白話譯解》,年夜達圖書供應社,1935。
 
[⑥] 饒風趣味的是,李滌生《荀子集釋》與北京年夜學《荀子》注釋組《荀子新注》,恰似心有靈犀普通,于1979年分別在海峽兩岸出書。此二書對兩岸荀子普及與研討起到了較年夜推動感化。后北京年夜學注釋組《荀子新注》在臺灣里仁書局曾以北京年夜學哲學系之名出書,而李滌生的《荀子集釋》迄今未有年夜陸版。《荀子新注》由于所持之階級斗爭立場而將荀子目為法家之代表,作為批評儒家之助,不及《集釋》所論客觀,故以學術研討角度觀之,略遜一籌。后該書從頭修訂,將此中若干過時與激進的觀點進行了刪改,成為一部主動適應時代變遷的“荀子新注”。具體可參閱:(1)北京年夜學《荀子》注釋組:《荀子新注》,中華書局,1979。(2)北京年夜學哲學系注:《荀子新注》,里仁書局,1983。(3)樓宇烈主撰:《荀子新注》,中華書局,2018。
 
[⑦] 《荀子校補》一書是近年來《荀子》訓詁研討領域內成系統、有分量、年夜部頭著作。因該書出書地在中國臺灣地區,年夜陸學人多不克不及見,而對其清楚未幾罷了。具體可參蕭旭:《荀子校補》(全三冊),花木蘭文明出書社,2016年。
 
[⑧] 鮑國順:《荀子學說析論》,華正書局,1984,第191-206頁。
 
[⑨] 梁啟雄《包養app荀子簡釋》一書,曾在臺灣地區的華正書局、河洛出書社影印出書,而世界書局印行時改名為《荀子約注》。具體可參閱鮑國順:《荀子學說析論》,華正書局,1984,第199頁。
 
[⑩] 李滌生:《荀子集釋》,臺灣學生書局,1979,第ⅰ頁。
 
[11] 同上書,第ⅱ頁。
 
[12] 同上書,第ⅲ頁。
 
[13] 嚴靈峰著錄japan(日本)學者片山兼山(1730包養ptt-1782)《荀子》研討著作四種:《荀子楊注正誤》《荀子考》六卷、《荀子一適》(或作《荀子一滴》)、《讀荀子抹點》(或作《讀荀子抹》)。參見張京華:《japan(日本)江戶時代以來的研討》,《中華讀書報》2017年9月13日,第19 版。
 
[14] 荀況著.王天海校釋:《荀子校釋》,上海古籍出書社,2005。
 
[15] 董治安、鄭杰文匯撰:《荀子匯校匯注》,齊魯書社,1997。
 
[16] 董治安、鄭杰文、魏代富收拾:《荀子匯校匯注附考說》,鳳凰出書社,2018。
 
[17] 方孝博選注:《荀子選》,國民文學出書社,1958。
 
[18] 張覺:《荀子譯注》,上海古籍出書社,1995。
 
[19] 樓宇烈主撰:《荀子新注》,中華書局,2018。
 
[20] 鮑國順:《荀子學說析論》,第202頁。
 
[21] 李滌生:《荀子集釋》,第156頁。
 
[22] 同上書,第559頁。
 
[23] 同上書,第446頁。
 
[24] 同上書,第440頁。
 
[25] 同上書,第ⅱ頁。
 
[26]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中國社會科學出書社,2005,第1頁。
 
[27] 李滌生:《荀子集釋》,第ⅱ頁。
 
[28] 同上書,第ⅳ頁。
 
[29] 同上書,第406頁。
 
[30] 同上書,第218頁。
 
[31] 同上書,第379頁。
 
[32] 姚海濤:《荀子對智性的闡揚及其與科學的關系》,《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23年第5期。
 
[33] 李滌生:《荀子集釋》,第12-13頁。
 
[34] 同上書,第633頁。
 
[35] 同上書,第493頁。
 
[36] 鮑國順:《荀子學說析論》,第205頁。
 
[37] 筆者曾通讀《荀子集釋》多遍,下了較年夜的工夫進行過詳細核對校訂。2020年頭讀之后發表《學生書局版印象簡談并文字勘誤》一文。網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3Mzg2MDU0OQ==&mid=2247527577&idx=3&sn=01842bb8d324a53dfeacd7c4f6784b67&source=41#wechat_redirect。2023年重讀之后又發表《學生書局版印象簡談并文字指瑕勘誤(修訂版)》一文。網址:https://www.rujiazg.com/articl包養合約e/25296。此類“低級錯誤”的出現,與出書方的校對有關,當然與作者原稿生怕也有關系。
 
[38] 荀況撰.楊倞注:《宋本荀子》(全四冊),國家圖書館出書社,2017。
 
[39] 黎庶昌編《荀子》(古逸叢書影印本),華東師范年夜學出書包養ptt社,2016。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